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回望过去三年,广东全域焕新蝶变,乡村活力蓬勃迸发,农民幸福感稳步提升。
“百千万工程”迈向纵深,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成为推动改革的重大突破口。作为经济大省,广东长期面临土地碎片化、耕地保护压力巨大、乡村发展动能不足等挑战。为破解深层次难题,今年广东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确定为深化“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抓手,系统统筹“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三大空间,着力解决“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聚”三大核心问题,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腾挪新空间、打造新格局,推动“百千万工程”的成果更广泛、更有效地惠及人民群众。
党委、政府心之所系,政协履职力之所聚。广东省政协系统迅速响应,围绕“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立专题调研组,并将年度各项履职工作深度融入助推“百千万工程”大局,聚焦破解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战略任务,持续发力,助力攻坚。
开篇定局协力助推“百千万”
“百千万工程”奋进的三年,亦是人民政协同频共振、倾力履职的三年。
今年年初,广东高规格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置于战略突出位置。广东省政协系统迅速行动,精准锚定发力点,推动协商建言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挺进——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将智慧与力量铺展于改革前沿。
今年3月,《广东省政协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方案》重磅出台,擘画4大方面30余项重点举措,动员省市县三级政协组织投入“百千万工程”建设,提出把年度各项履职工作与助推“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为全省政协服务大局绘制了清晰的“施工图”。
真知灼见源于深入实践,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必须深入基层、扎根一线。今年年初,广东省政协成立助推“百千万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11个专题组,以全省“一盘棋”思维,汇聚省市县三级政协组织、四级政协委员磅礴之力,俯身基层、走进群众,将提案“写”在广阔的大地上。
聚焦“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专题调研组,足迹遍布11市、18县的112个点位——项目现场、田间地头、乡镇村落、产业园区,处处留下他们问计于民的身影。他们坚持边调研边指导边推进,确保问题在一线洞察,良策源于实际需求。
深入一线建言资政献计破局
激活土地要素,方能盘活发展全局。肩负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任,广东必须用好每一寸土地。
调研组看到,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已结出阶段性硕果: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路径指引日益清晰;试点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改造了乡村生态面貌,全面塑造了乡村美丽经济,着力提升了乡村生活品质,奋力开拓了乡村共富新路,为全省深化整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试点探路、扩面提质、迭代升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经具备全面推进条件。然而,调研组也发现,广东土地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土地要素错配等深层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仍存在显著掣肘。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绝非简单并田整地,必须跳出土地看全局!”调研组提出6方面共24条具体建议,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献计破局。建议提出,突出整治低效产业用地,为打造产业发展大平台提供土地储备;突出整治盘活闲置村庄建设用地和农房,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提供用地保障;突出破解耕地碎片化难题,为筑牢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保障;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强化政策供给;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政银企债基”一体化联动机制。
一场场深入调研,一次次精准建言,广东省政协明确目标,谋划“全域”,着眼“综合”,强调“因地制宜”,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深化“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突破口,广泛凝心聚力、引资引智,彰显政协担当、展现政协作为,全力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创新履职汇聚众智助力攻坚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的履职之要。在“百千万工程”的壮阔征程中,人民政协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年初,广东省政协向全体委员发出投身主战场的倡议。全省近4万名政协委员闻令而动,俯身基层、沉心一线,以真金白银助力乡村发展,更以高效履职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政协委员的履职视角各异、建言献策各展所长,拳拳之心皆系大局。
去年,广东省政协委员吕晓蓓敏锐聚焦“百千万工程”推进中的人才支撑问题,提出重点打造青年友好的“未来乡村”。她建议通过构建吸引青年的新场景与新业态,创新“数字化”“智慧化”乡村治理模式等举措,切实助力青年人才在乡村扎根发展、施展才干。
作为“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抓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更深刻影响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质量与成效。在多次深入调研中,吕晓蓓观察到“就土地论土地”的局限现象依然存在,土地要素与区域整体发展的协同性亟待增强。为此,她强调要高度关注整治释放的土地资源流向、腾挪空间的高效盘活等问题,并前瞻性建议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纳入“十五五”规划,以系统性思维推进相关工作。
去年,广东省政协常委邓毛颖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前全省各地土地整治对象与模式相对单一,提出构建差异化的全域整治模式,粤北地区以推动城乡融合为导向、粤东粤西地区以推动陆海协作为导向、珠三角地区以推动产城融合为导向,形成科学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
今年,邓毛颖持续关注“百千万工程”,提出以人为本让农民在土地整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因地制宜挖掘农村产业资源、挖掘农民增收“着力点”,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广东省政协常委周万雄则关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文化传承与群众情感,主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坚持保留乡韵乡貌乡情、坚定维护人民利益,成片开发后的土地利用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履职建言,既要聚焦“国之大者”,亦需感知民生温度。“今年有什么新的计划?”“你们就放心干,我们当好你们的‘服务员’。”在揭阳市榕城区渔湖街道渔江村,当地政协围绕同一主题——“百千万工程”,抱着同一目标——将政策信心“带下去”、把问题难点“带上来”,深入企业、项目、村庄与群众座谈,收集难点,协同发力,为当地发展注入新活力。
提案起笔于群众关切,落笔于长远发展。政协委员的履职上接政策“天线”,下连基层“地气”,在党委、政府和广泛的人民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铺设“直通车”。他们勇担时代使命、创新履职方式、坚持长期主义,走进基层、乡村、群众,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的火热实践;他们始终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德,以攻坚克难的锐气,剖析区域协调发展难题,贡献可资借鉴的协商智慧,汇聚起助推“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
调研深入基层群众,脚步迈入改革深处。全省政协系统的磅礴力量,正深度融入“百千万工程”的壮阔版图,成为推动宏伟蓝图落地生根的坚实坐标与跃动脉搏。在广东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恢弘篇章中,必将深深镌刻下人民政协的奋斗足迹与时代担当。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